我今年22,我觉得现在二十多岁的年纪的人,普遍都求稳,都缺乏一种莽劲,这种莽不是特别具体,也不是什么有勇无谋。就是一股朦胧的冲劲。现在的人往往都是畏手畏脚,甚至想都不敢想,那股子青春的无畏的勇气究竟去哪了,是被自己的想象窄化了打败了,还是真的踢到社会的铁板了。

如果是被想象打败,那就有点怂,要是真踢到铁板,那咱也可以换个木板踹两脚。

还有一种就是精算自己的人生这种,每步都很重要,而且他们每步都能踩中,你说他缺乏勇气吗还真不是,他们是很理性的,有勇有谋,是最渴望那些世俗的好处的,也能看到他们身上的冲劲,为了得到好处而费劲力气。但那些冲劲总是不对劲,普遍都带着路径依赖的,或是机械麻木的,发狠的,就是比如说,考研考公,你说他们不够拼,那绝对是睁眼说瞎话。但那股拼劲感觉特别工具化,缺乏生命力,理想等等这些“虚”的东西。

当然这不是在说:我定义的冲劲就合理、否认路径依赖。这不是我的意思,世界由经验构成,路径依赖就是窄化的经验,一点毛病也没有。这里只是在区分他们的差异,和一些毛病。

这时候有人觉得自己社会化够了,化作老登,语重心长,作为过来人的角度去说:“唉你还是不了解社会的残酷,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谈理想你太可笑了,缺少社会的毒打。”

没问题,社会的客观因素我们无法改变,但是我有理想,有生命力,这是我自己的体现,是我存在的意义,是自我实现的目标。不论经济是上升还是下行,我都要有理想,理想就应该是美好的,令人向往的,远而大的,我就要为理想付出行动,同时保有自己的生命力。外界因素当然能影响你,但是经济上行你怎么不说这话,因为你也是主观的,你也想实现一些想法,但是你老是归结环境,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,所以你来批评这个不切实际,那个不了解社会。你失败了或是懒惰,但请你别阻碍别人。

这里引用王小波先生的文章

当年欧几里得讲几何学,有学生发问道,这学问能带来什么好处?欧几里得叫奴隶给他一块钱,还讽刺他道:这位先生要从学问里找好处啊!

又过了很多年,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,演示给别人看,有位贵妇人说:这有什么用?法拉第反问道:刚生出来的小孩子有什么用?

按中国人的标准,这个学生和贵妇有理,欧几里得和法拉第没有理:学以致用嘛,没有用处的学问哪能叫做学问。西方的智者却站在老师一边,赞美欧几里得和法拉第,鄙薄学生和贵妇。

时至今日,我们已经看出,很直露地寻求好处,恐怕不是上策。这样既不能发现欧氏几何,也不能发现电磁感应,最后还要吃很大的亏。怎样在科学面前掩饰我们要好处的暧昧心情,成了一个难题。

我觉得有些事,不懂不明白,就应该勇敢一点,获取到一个观点或看法,合自己性格,符合自己价值观的。这时候不用把这个东西想的特别周全,构成一个闭环,让外界来啥你都能解释。 这样有可能就陷进去了。

莽一点,你就拿它积极的那一面,应对这个世界就行了,不懂的不清楚的想不明白的想法,就让他搁着,先tm的弄了再说,就像小说一样,先tm写好看了再说什么其他的事。回头再说到底哪个地方得整明白,这些时候往往都是碰出来的,就是你脑子里朦胧的东西,在这件事作为动机的引导下,你一梳理变的清晰。获得这个顿悟之后,回看过往的那些事一切都“通了”,原来他们从这个角度看,是同一件事啊或是终于不再是看见那么简单了,而是注意到了。

就像这篇文章,其实没写多完整,好多地方都有漏洞,不管,先他妈的发了,先他妈的莽,办得好or办得不好总得有事找你,先tm干就完了。

不用畏手畏脚,年轻人就得燥,就得干他丫的,就得有这股朋克劲,这才有生命力。也别老定义自己,喜欢啥就干啥,如果被管习惯了,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因素,那就去管着的地方。有些人活了一辈子就是为了受人管着。有些人放逐流浪,有些人知足常乐,有些人摇摆不定,有些人心安理得。

每一种生活,都值得被尊重,也值得拿出来挨两鞭子。